1月18日電 據(jù)美國《僑報》報道,澳大利亞墨爾本當?shù)仡H具影響力的華文報紙《墨爾本日報》近日以罕見方式在頭版刊出整版廣告,一位中國媽媽以不逼婚為條件,勸兒子回家過年。該廣告以“給兒書”為標題,全文僅幾句話:“鵬:打了好多次電話你也不接,或許在這里才能讓你看到。爸媽再也不逼你結(jié)婚了,今年回家過年吧!愛你的媽媽”。這一匪夷所思事件瞬間引發(fā)當?shù)責嶙h,在網(wǎng)上引起軒然大波。
可憐天下父母心。中國媽媽以“不逼婚”為條件、用頭版整版廣告的方式表達對兒子回家過年的呼喚。充滿親情的“給兒書”道出父母糾結(jié)痛苦摯愛,如此另類的家書不免讓人笑中帶淚。面對兒子的“玩失蹤”,承諾“不逼婚”是痛苦的反思與讓步,更是無奈的妥協(xié)與放棄。盼兒成家的急迫如何敵得過思兒謀面心切。同為人之父母,筆者理解這位母親此時此刻的復雜心情,希望孩子能夠不計前嫌、回心轉(zhuǎn)意,遂了父母的心愿。
曾幾何時,“不是在相親,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”成為單身男女春節(jié)期間的簽名檔留言。當“每逢佳節(jié)被逼婚”成為孩子們懼怕回家過年的“煩惱”時,父輩們的確需要反思操之過急和嘮嘮叨叨的失當之舉。不過,男大當婚、女大當嫁畢竟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,也是一份難以釋懷的親情牽掛。為人子女者應當給予理解和包容,不滿時就說出來或者給予善意“警告”。千萬別以“不回應”、“玩失蹤”的極端方式傷害父母的親情愛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