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圖/劉陽 □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通訊員 周夢荻 楊保華 即將開學的女生,家人為其準備了6300元學費和生活費,不料卻被冒充“警察”的網友騙走,急得團團轉。近日,湖北省神農架林區(qū)公安局接到這樣一起報警,民警僅用兩天時間,就幫學生追回被騙的學費和生活費。 8月28日,湖北省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說,開學在即,學生和家長們?yōu)殚_學做準備的同時,一定要繃緊反詐這根弦。 湖北省反詐中心還為廣大學生和家長精心制作了一份防騙指南,主要包括8類騙局的識別和防騙提示,以及如何謹防被犯罪分子利用掉進“幫信”陷阱。 繳費、看課表,都會被“盯上” 新學期到來,莘莘學子即將踏進校園,各種入學手續(xù),也是學子和家長們必辦的大事。不法分子也會“盯上”這一時期,在入學環(huán)節(jié)行騙。 湖北省反詐中心提醒,廣大學生和家長,此時要警惕繳費類騙局、“運作入學”騙局和查看課程表類騙局。 “運作入學”騙局的詐騙套路主要是,騙子謊稱可以利用熟人托關系幫助孩子“運作入學”或“轉學”,待家長匯錢后,騙子隨即失聯。 如何有效防騙?湖北省反詐中心提示,入學報名一定要去教育局或學校咨詢,要經過正規(guī)的報名流程,不要總想著走捷徑,給詐騙分子創(chuàng)造可乘之機。 繳費類騙局的詐騙套路主要為,騙子潛入家長的微信群或QQ群,以預收學費為名,或聲稱學校開設補習班要求收取補習費用,通過設置與老師相同的頭像,模仿平時教育部門下發(fā)的通知內容,隨后將收款二維碼發(fā)布在群中,致使部分家長信以為真,最終被騙。 對此類詐騙,湖北省反詐中心發(fā)出防騙提示:“家長在接到需要繳納學費等消息時,應認真核實收款方的身份信息,防止被盜用頭像、昵稱等資料的不法分子冒充老師詐騙,要通過電話或是當面核實具體情況,不要輕易轉賬。” 查看課程表類騙局的詐騙套路主要是,騙子采用多種手段獲取學生及家長的信息后,向家長發(fā)送帶有鏈接的短信,謊稱點擊鏈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課程安排。家長點擊鏈接下載非法應用程序后,會被竊取個人信息,甚至泄露短信驗證碼、銀行卡密碼等敏感信息,造成財產損失。騙子遠程監(jiān)控家長手機,獲取手機畫面以及進而盜取資金。 對此,湖北省反詐中心提示:“課程表會由班主任老師在班級群發(fā)布,來源不明的短信鏈接一律不要點擊。” 不要輕信“熟人” 如果收到“突發(fā)情況”處理信息,務必沉著冷靜、核實信息、謹慎轉賬,比如機票退改簽騙局、冒充熟人類騙局等。 “詐騙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員,通過電話、短信等方式,以航班延誤、航班取消等為由,實施機票退改簽詐騙。”湖北省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如果接到類似航空公司電話、短信時,要第一時間通過正規(guī)途徑與航空公司進行溝通,不要隨意點擊短信中附帶的鏈接,更不要通過任何方式透露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。 冒充熟人類騙局的套路,騙子會冒充學校老師給家長打電話,謊稱孩子初到學校身體不適或突發(fā)意外傷害需要住院治療,急需家長支付醫(yī)藥費,在家長慌亂的狀態(tài)下,誘導受害人轉賬匯款;騙子還可能盜取學生微信號、QQ號,冒充學生本人以發(fā)生交通事故、得病等為由,要求家人、親戚、朋友轉賬。 湖北省反詐中心提示,如果接到要求轉賬的信息時要保持冷靜,務必通過電話或當面核實確認后再轉賬,不能輕信所謂的“熟人”。 小心貪“小”失“大” 刷單返利是近年來常見的詐騙套路,詐騙分子一般通過短信、群聊、社交平臺發(fā)布廣告,引導受害人參與網絡兼職“做任務”,其實就是刷單(為了規(guī)避“刷單”字眼,騙子一般都將其說成“做任務”)。 湖北省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刷單返利類詐騙,詐騙分子一開始讓受害人做小額“任務”,并及時返現騙取信任,之后讓受害人做大額“任務”, 以“聯單、系統出錯”等原因讓受害人繼續(xù)“做任務”,再以各種理由拒絕返現。 針對此類詐騙,湖北省反詐中心提醒,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,不要被高額報酬所迷惑,更不能抱僥幸心理相信騙子的退款承諾,以免遭遇連環(huán)騙局。如果被騙,應及時撥打110報警,同時注意保留聊天記錄、交易記錄、聯系方式等證據。 “校園貸”騙局也是較常見的詐騙方式,騙子通常通過網絡貸款平臺,偽裝客服人員,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貸款業(yè)務,以“校園貸的額度要清零、注銷,不注銷將會影響征信”為由,或以購買高檔物品作為幌子,誘使學生借錢。很多校園貸所謂的“低利率”“免利息”都是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的誘餌,最后會利滾利欠下巨債。 湖北省反詐中心提示,莘莘學子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,不盲目和他人進行攀比。如陷入不良網貸困擾,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情況,并尋求公安部門幫助。 除此之外,騙子還會利用各種游戲平臺的聊天系統和社交軟件的游戲群,冒充買家和賣家,聲稱購買或出售游戲賬號、裝備、收藏品,以“高價、便捷、第三方平臺擔保”等信息誘導受害人登錄指定的虛假交易網站進行交易,或直接誘導受害者轉賬。 對于愛玩網絡游戲的人群,湖北省反詐中心提醒,不可輕信“低價充值”和“高價收購”;認準官方游戲賬號交易平臺,避免私下交易;以賬號提現失敗、交納保證金、賬號被凍結等各種理由,需要繼續(xù)充值才能解封賬號的都是詐騙。 |